1至5月,靖江經濟開發區新港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00億元,同比增長40%。園區對港口腹地的充分利用,為這一成績的取得奠定了堅實基礎。
靖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招商局局長李建新告訴記者,傳統的沿江開發比較粗放,項目來了,“切”一段岸線,很多僅用于簡單的裝卸作業,其后的腹地被白白浪費。
面對手中不多的“存貨”,新港園區精心規劃了木材、金屬材料、糧食、能源材料以及農業生產資料五大物流基地,每個基地盡量向腹地延伸,從南到北依次為碼頭作業區、貨物倉流區和產品加工區。
以金屬材料物流基地為例,2005年4月,園區引進張家港豐立公司與香港天龍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資9800萬美元,組建江蘇揚子江港務有限公司。去年9月,揚子江港務投資的碼頭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擁有5萬噸級泊位2個,3萬噸級泊位1個,當年碼頭即完成吞吐量200萬噸。
形成碼頭吞吐,只是完成了岸線利用這一最基本的功能。
隨后,投資9800萬美元的揚子江金屬加工有限公司、投資3300萬美元的江蘇揚子江物流有限公司先后跟進,產業鏈拉長了,腹地也變得“厚實”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前方”有揚子江港務負責港口作業,“背后”638米縱深、1100多畝土地上,
物流配送、生產加工、保稅倉儲、鋼鐵原料貿易等一字排開,環環相扣,銜接有序。今年10月,新港園區占地近3000畝,包括碼頭、金屬加工、物流項目在內的二期工程將開工建設。兩期工程總投資將超過40億元,未來年產值將超過100億元。
“有優良港口,有廣闊陸域,我們發展的‘舞臺’夠大。”江蘇揚子江港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洪興對現有發展環境十分滿意。而同樣表示滿意的,是靖江經濟開發區。李建新告訴記者:“這樣的格局,在拉長產業‘鏈條’的同時,也令腹地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泰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