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靖江新廠址后,公司的產品品質將明顯升級,在國內同類產品中達到領先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 7月22日,江蘇錫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嚴大銘提到公司發展前景時,充滿了信心。他告訴記者,新廠房用的設備幾乎是全新的,主要從意大利和德國引進,保留使用的老設備不滿1/10。公司產品競爭力會大幅度提高。據了解,錫鋼集團是無錫最早“退城出市”的大型企業之一,按計劃今年底將基本完成搬遷。位于靖江的新廠區建設正如火如荼。錫鋼集團的“鄰居”——無錫焦化有限公司也在“退城出市”企業之列。無錫焦化有限公司煉焦項目新廠址和錫鋼集團新廠址依然在一起。這兩家史上長期互為合作伙伴的企業,將進一步續寫比翼雙飛的佳話。
城南空間布局又有變化
攤開一張無錫地圖,沿著古運河清名橋段向南看去,會發現江蘇錫鋼集團有限公司和無錫焦化有限公司都在古運河邊上,而且離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很近。再仔細看,這兩家企業所在的位置處于無錫三大版塊的結合部。這三大版塊分別是老城區、無錫新區、太湖新城。
“我在澳大利亞做高級訪問學者的時候,那里的城市規劃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無錫市工業布局調整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處長于穎峰說,澳洲許多城市會在新城、舊城之間留下大片生態綠地,也就是生態隔離帶。他做訪問學者的那個城市,也是如此。他在澳洲期間,那個城市要新造一個大型綜合體育場。選來選去,政府覺得建在新城與舊城之間的生態隔離帶區域比較合適,同時方便新城和舊城的居民。可是,當地許多老百姓對這樣的考慮并不領情。最終,由于這個體育場是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公益設施,才贏得多數人的支持,并得以實施建設。
目前,錫鋼集團和焦化廠所處的位置就是新城和舊城的結合部,屬于生態敏感區域。于穎峰說,這兩家大型企業搬遷后,無錫城南地區的空間布局和生態環境會有較大的改觀。按照無錫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和這兩家企業簽訂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收購合同,將來這塊地方要用來做環境改造工程。究竟會怎么改造,尚未有定數。也許不會完全照搬國際先進城市的規劃經驗,將新城、舊城結合地塊全部用來建設生態綠地。但可以肯定的是,與目前相比,將來這片區域的綠化面積會大大增加,生態環境也會大幅改善。同時,有利于扮靚這一帶古運河沿岸的風景,提升城市的品位。對于周圍的眾多百姓和單位來說,絕對是件好事。
不離不棄的兩家企業
錫鋼集團和焦化廠要搬遷,已是鐵板釘釘的事。對此,附近的一些老百姓也有所耳聞。那么,這兩家對無錫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過重要貢獻的企業要搬到哪里去呢?
嚴大銘是錫鋼集團分管生產設備的副總經理。他告訴記者,錫鋼集團新廠址落戶在泰州市靖江經濟開發區新港園區。新廠房不僅僅是換了位置,里面的設備也是新的。無錫舊廠房里使用的設備絕大部分會淘汰。只有生產小鋼管的設備會保留下來,用于新廠房的生產。這部分設備,占新廠房一期生產設備的1/10還不滿。新廠房用來煉鋼的設備是從意大利引進的。用來生產主打鋼管產品的設備是從德國引進的。這些設備代表了當今世界上同類設備的先進水平。引進新設備,新廠的建設成本將大大增加。好處是生產效率和品質也將大大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也會跟著提升。公司剛好借這次“退城出市”完成提檔升級,算是一次“脫胎換骨”。
焦化廠的前身是鋼鐵廠的一個車間,后來發展成為獨立的企業。焦化廠的煉焦項目其實就是鋼鐵廠的配套項目。煉焦的產品直接為煉鋼所用。煉焦產生的人工煤氣也可以用來煉鋼。因此,兩家企業的關系可謂是相輔相存。焦化廠“退城出市”后,將實現產品結構的多元化調整。在煉焦項目的基礎上,增加苯酣項目。煉焦項目新廠址與錫鋼集團相鄰,也是落戶在靖江經濟開發區新港園區。苯酣項目部分則落戶泰興化工園區。
離開有利于發展壯大
“新廠一期的產能是100萬噸,預計年銷售額將達到60億元,比原來翻一番。”錫鋼集團財務部部長夏建華說,新廠的一期會在明年上半年全面開工。離開后,企業發展前景如何?他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搬遷前,企業的年銷售額是30億元,產量為50萬噸。根據公司的中長期規劃,新廠還要建設二期工程。二期投產后,年產量有望達到200萬噸,銷售額將接近150億元。他告訴記者,對于鋼鐵企業來說,物流成本是經營成本中比較重要的部分。在老廠房,公司進鐵礦石主要靠船運。運河的船運能力有限。先用大船運,再改用小船運到廠區。物流成本較高。新廠區剛好位于“黃金水道”長江的邊上,距離大海也比較近。進貨、出貨都比較方便。這肯定有助于公司降低物流成本。
對于焦化廠來說,搬遷到新廠址也是一次發展的新機會。焦化廠的生產原料是煤炭。借助長江水道,煤炭的運輸成本也會明顯降低。搬遷后,由一家煉焦企業發展成為煉焦項目與苯酣項目并重的企業。兩個項目投產后,預計年銷售額將由原來的10億元上升到20億元。錫鋼集團的產能擴充,勢必要增加能源消費。這對于焦化廠來說,也是擴充產能的大好機會。
職工權益將獲充分保護
無錫市工業布局調整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今年1月份統計出的數據顯示:搬遷前,錫鋼集團的職工是近2600人,搬遷后,企業用工將減至2000人;焦化廠的職工也由搬遷前的700人減至搬遷后的650人。
“搬遷后,這兩家企業應該會主要在當地招工,一批原有的職工將不得不面臨再就業”,于穎峰說。一方面,兩家企業搬遷后的用工絕對數減少了;另一方面,對于普通操作工企業將主要在當地招收。原有的3000多名職工,新廠提供不出這么多崗位。再說,一些原有的職工也不愿意到異地工作。畢竟,要離開無錫會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許多人是有顧慮的。勞動關系、社保關系、醫保關系、住房公積金關系等是“退城出市”企業員工最關心的問題。市委、市政府早就著手制定保障“退城出市”企業員工保障勞動及社保權益的相關政策。
據了解,無錫職工的退休金標準高于泰州。兩家企業的原有職工隨企業到泰州工作后,大家肯定會關心將來退休金是不是會減少。此外,如果不愿意去泰州工作該如何再就業,住房公積金如何繳納,這些問題也是大家所關注的。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市政府近期將出臺《關于市區工業布局調整中“退城出市”企業職工勞動關系等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最大限度地保障這些職工的合法權益。
城市烙印
“錫鋼每人發只雞無錫全城飄雞毛”
--關于鋼鐵廠和焦化廠的歷史記憶
聽說鋼鐵廠和焦化廠要搬遷了,許多無錫人還是挺有感觸的。因為,這兩家企業曾經是那么地貼近他們的生活。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很少有人聽說過管道煤氣,因為現在使用管道天然氣的比較多。管道煤氣的氣源是煤氣,它是煉焦的副產品。在天然氣引入錫城之前,許多人家使用的是管道煤氣。后來,管道煤氣置換成了管道天然氣。想當初,開通管道煤氣可是百姓拍手稱快的一項民心工程。由于有了管道煤氣,人們就不用扛著“煤氣包”進廚房了。無論是燒飯做菜,還是洗熱水澡,都大大方便。住在東河花園的市民吳先生說,他家當年開通了管道煤氣后,廚房的裝修風格也跟著大變樣了。他還記得在自己小時候,父親背“煤氣包”進家時的場景。回想起來,父親一定很累。焦化廠總經理刑光春說,管道煤氣發展到鼎盛時期,錫城共有12-15萬用戶。
“錫鋼每人發只雞,無錫全城飄雞毛。”無錫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句順口溜。可見當年錫鋼的產業規模之大,就業人數之多。嚴大銘告訴記者,在錫鋼鼎盛的上世紀90年代,全廠有8600多名工人。
如今,這兩家企業要搬走了,是無錫轉型發展的結果。這不是“好”與“不好”之間的矛盾,而是“合適”與“不合適”之間的矛盾。無錫的土地資源緊缺、環境容量有限、能源和資源的供給相對短缺。無錫的這些天然要素稟賦決定了無錫產業的發展方向必須“調高”、“調輕”。
相關鏈接
兩家企業搬遷建設進度
錫鋼集團原來占地1051.94畝。新廠區項目共新征建設用地3300畝(含灘地),一期用地約1500 畝,二期用地約1000畝;公用碼頭及港區項目800畝(含灘地),總投資約42億元。工程于2009年5月正式開工。按計劃,新廠將于2010年底前竣工并基本完成搬遷調整,老廠區主體部分最遲于2011年3月底前交地。
焦化廠搬遷前的面積是379.44畝。苯酣項目部分新征建設用地164畝,已于2009年底建成投產。煉焦項目部分的新廠址新征建設用地380畝,總投資約6.7億元。工程于2009年5月正式開工,計劃于今年9月份進行實生產。與鋼鐵廠同步完成搬遷調整。(江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