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江南時報
1月26日出臺的“新國八條”提出,各地方政府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目標、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確定本地區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并于一季度向社會公布。
3月31日大限將至,目前全國僅有銀川、太原、佛山等7個城市公布了房價控制目標。昨天,記者從省住建廳相關人士處獲悉,江蘇各個地級市和縣級市都要出臺房價控制目標,目前各地已制定了方案,并于月底前向社會公布,但采訪中不少業內專家對房價控制目標的預期效果并不看好。
8天倒計時,房價調控目標仍糾結
省住建廳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按照‘新國八條’和省里文件要求,江蘇13個地級市以及縣級市都要出臺房價控制目標,具體什么時間出由各地政府確定,但都會在3月31日前公布。”如今,大限將至,江蘇還沒有一個城市甘當“出頭鳥”,會不會到了時間節點有的城市還不出?“這個應該不會,如果不出的話,要進行問責的。”該人士表示。
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大限將至,全國各地之所以才有7個城市公布目標,是因為各地都在糾結如何制定目標,怕定高了中央不滿意,定低了完不成將被約談甚至問責,因此,各地都不愿搶先公布,而是觀望其他城市如何制定。江蘇各地自然也不例外,那么作為省會城市的南京會不會帶頭公布?
“南京向來不會靠前,就像限購令一樣,會等其他一二線城市目標出來后看看反響效果,再決定如何出、何時出。”易居中國高級分析師劉永超表示。網博機構總經理孫海也認為,南京會在同類城市紛紛出牌之后,報出一個相對折中的目標,不冒進也不溫和。
專家預測:南京目標增幅應不低于12%
由于“新國八條”中只提及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目標、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確定本地區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而對如何制定房價控制目標卻沒有具體解釋,就是說這個目標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數值可以是增幅也可以是降幅。記者從省住建廳上述人士處了解到,江蘇各地目前都按照“新國八條”中要求的三個參照標準制定了目標方案,卻對具體內容避而不談。但該人士同時表示,“制定的目標不可能是降幅,每個城市都不會這么做的。”這就意味著,江蘇各地的房價控制目標將是控制增幅。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已發布目標的幾個城市來看,年度GDP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將被作為各大城市房價控制目標的重要參照物,10%-15%的增幅或是全國控制目標的平均水平。江蘇各地的控制目標也大概在這個范圍內浮動。一位不愿具名的觀察人士認為,如果按照目前部分城市參照的標準制定,2010年南京GDP增速是13.3%,2011年增長目標是12%,則今年南京房價的上漲幅度不能超過12%。而去年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6%,今年預計增速也差不多。綜合兩方面因素,南京今年房價的控制目標應是不低于12%。
“根據前幾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預計南京房價的控制目標增幅應該會在10%-14%之間。”劉永超表示。蘇鼎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宋堅預計南京將和大部分城市一樣,將房價控制目標定在10%-15%。
關注目標背后的具體舉措更重要
江蘇各地房價控制目標公布已進入倒計時,但目標公布后,究竟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抑制房價上漲?采訪中,不少業內專家并不看好。
南京工業大學房地產系主任、天誠不動產研究所副所長吳翔華認為,國家讓各地公布房價控制目標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由于采用經濟手段來干預市場問題,再加上確定房價控制目標參照標準的不合理性,最后產生的結果不但不能遏制住房價,反而會出現當地政府為完成目標而采取更多的人為行政干預。“比如到了三季度末,如果有的地方房價漲幅突破了制定的目標值,接下來的一個月為了完成目標,當地政府會采取讓高價盤推遲開盤或者壓低開盤價格等一些行政干預。”在他看來,不針對房價上漲的原因進行調控,而只針對表面的指標、數據進行調控,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調控決策注定難有理想的結果。
“目前江蘇各地房價已在高位運行,如果將房價漲幅控制在10%或者15%以內,意義就不大;相反,如果控制跌幅,讓房價回歸5%-10%的降幅則對市場更有影響。但從地方政府利益出發,此次房價控制目標各地設定漲幅的可能性較大。”劉永超說,如果各地出臺的房價控制目標只是針對漲幅而不是跌幅的話,對整個房地產市場所起的作用就非常有限。“制定目標很容易,最重要的是要關注目標背后的方式和手段,即當地政府究竟會采取怎樣的措施去完成目標。”他表示,穩定房價最關鍵的還在于現有調控政策的可持續性和長期性,特別是限購令要常態化執行下去。如果經濟稍微波動,限購就取消的話,整個房地產市場就會出現報復性反彈,房價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業內人士認為,從各地公布的目標看,以GDP或者人均收入作為參照標準都過于寬松,各地都不約而同地以控制房價漲幅作為目標,這樣不僅為房價上漲留下了很大的空間,而且這些目標制定一旦不合理,就可能損害已有的調控成果。
針對業內的質疑,省住建廳人士表示,有的城市是由建設部門來牽頭,有的是由發改委牽頭,也有的是由物價部門牽頭,這幾個部門都要參與進來,屆時將綜合考慮,聯合采取完成目標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