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馮欽
最近一個朋友為了子女讀書要買外國語學區房,看到附近二手學區房九十多萬的價格,又怕以后償還不了這么多的貸款,買房后的生活會變的很拮據。買還是不買,我的朋友變的很糾結。
學區房,一個特別的名詞。從某種意義上講,學區房是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同樣也是現行教育體制下的一個獨特的現象,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家長為使孩子不輸在教育的起跑線上,不惜花費重金購置一切屬于教育質量好的小學學區的房產。另外,一些重點中學附近的房產也會收到學生家長的青睞,在學校附近購買房產居住,將有利于家長管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孩子也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
學區房成為一些房地產商的一個促銷手段,好的學區房普遍高出其他房源的20%,盡管價格不菲,但往往廣受關注。
過去靖江所有的學區房都是圍繞著外國語學校。靖江第一個中高檔學區房是由江蘇中凱置業開發的春江花城,當時開發的背景是新城區向南擴展,原有的省靖中、外國語(實驗小學)搬遷至新城區。當時靖江人并沒有多少學區房的概念,套房首期開盤僅僅1600元一平米,而推出的獨棟別墅50萬不到,春江花城僅僅是靖江學區房的匆匆過客。之后的中天城市花園是那時的大贏家,從首期的2000元一平米到后來的5000多元一平米,可以說那時的中天在靖江是樓市風向標,所有樓盤的定價都看著中天。但很快中天位置就被港東的泰和御水灣所取代,從開盤價的4000到如今云頂的8000,6年時間翻了一番。
開發商賺了,炒房客也賺了,只要是早期買學區房的都賺了!過去學區房的出現折射出現行教育體制方面的弊端,主要體現在教育資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謂的“好”的優質中小學,這也同時體現出教育的不公平性。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的權利。但隨著靖江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進行,各個學區資源重新整合。學區之間的差距較過去已不是那么明顯。如城中小學、濱江學校、新城北小學。未來城區內的幾所學校可以說在教育質量、硬件設施等不分上下。所以過去那種“北實驗、南外國語”的局面也將不復存在。那種動輒百萬去購買學區房的最后接盤者,你微薄的工資要贍養父母、教育小孩、償還房貸,現實的壓力是否壓的你喘不過氣來?你是否擔心學區房火爆背后的危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