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包括萬科、恒大在內的不少房企都加班銷售,而從多家房企公布的業績數據來看,1月份銷售出現大幅增長,但2014年房地產市場的銷售形勢并不樂觀。
市場人士普遍預計,今年資金面偏緊已成定局。加上以余額寶、理財通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利率市場化步伐,而在社會整體利率水平不斷攀升的情況下,銀行只能將有限的資金投向小微貸款等回報更高的領域,房貸業務占比減少已無可避免。研究機構表示,隨著2013年出現兩次嚴重的流動性緊張,流動性偏緊的局面至今未能完全扭轉,在資金面整體緊張的情況下,房地產行業貸款收緊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1月,54個重點城市新房合計成交22萬套,環比下滑15%,同比下滑19.6%,樓市成交明顯放緩。
實際上,多家房企春節加班銷售,在原本的淡季搶先布局2014年樓市,這也符合《每日經濟新聞》此前的預測:市場預計供應高峰會在今年下半年出現,為了避免激烈競爭,主流房企從年初開始提前展開“春節攻勢”。
然而,資金面偏緊對樓市的影響正在加劇,成為影響房企“春節攻勢”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在“房貸難”或將貫穿全年的市場環境下,房企是如何應對的?
房企展開“春節攻勢”
春節過后,不少房企陸續交出了令人驚喜的成績單。萬科公布的1月份銷售數據顯示,公司實現銷售面積194.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79%,銷售金額276.5億元,同比增長45%,單月銷售額接近去年全年收入1709億元的六分之一。
兩家于去年成功躋身 “千億俱樂部”的上市房企同樣業績喜人,碧桂園1月份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176.7億元,合同銷售面積約271萬平方米,分別同比大增140.74%和171%;恒大1月份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110.4億元,合同銷售面積約142.7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53.3%和22.2%,實現了今年1100億元銷售目標的10%。
此外,部分中小型上市房企1月份銷售額也出現爆發性增長。旭輝控股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22.1億元,同比增長約58%,創下單月銷售歷史新高;中國奧園實現合同銷售金額9.77億元,同比增幅高達325%。
然而,在不少房企靚麗的銷售數據背后,可能另有隱情。
機構分析師認為,1月份很多房企銷售數據之所以出現“淡季不淡”的現象,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房企采取了“削峰填谷”策略,典型的如萬科,該公司去年底就開始“藏”業績,自去年10月之后業績連續兩月大幅回調,今年1月卻異常大增,迎來開門紅;另一方面,在1月中上旬,一些房企仍然保持一定的推貨量,銷售同比增長實屬合理。但由于公布業績的企業數量有限,開年首月業績同比增長應該不是行業普遍現象。
此外,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很多房企在年初的傳統淡季加大了銷售攻勢,這也是銷售業績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恒大內部員工了解到,恒大1月份在廣州、韶關等多個城市推出新春購房優惠活動,通過恒大員工介紹的購房者可最高享受97折的額外優惠,首付可以在3年內付清。
除了價格促銷,不少開發商春節加班開盤。據雅居樂方面透露,公司位于海南省的清水灣與月亮灣兩大項目今年春節一天都未休息,春節期間銷售額超過6億元。
但個別房企靚麗的銷售數據難掩新年以來樓市出現的疲軟跡象。世聯行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1月,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為1490.96萬平方米,環比下降22.8%,同比下降28.8%。具體來看,一二線城市表現較差,三線城市稍好,其中一線城市成交面積270.43萬平方米,環比下降30.7%,同比下降42.5%;二線城市成交面積826.61萬平方米,環比下降23.9%,同比下降32.8%;三線城市成交面積393.91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3.6%,同比下降0.5%。
成交疲軟,帶來的是庫存的積壓和去化時間的拉長。世聯行監測數據顯示,10大重點城市庫存從去年11月底開始不斷增加,目前已創新高。截至1月底,10大重點城市商品房待售面積為8337.22萬平方米,相比去年11月底增加了317.43萬平方米,去化時間由去年11月底的9.41個月攀升至10.87個月,其中一線城市由6.82個月攀升至7.97個月,二線城市由11.80個月攀升至13.28個月。
世聯行首席市場分析師吳志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1月份樓市表現疲軟一方面受季節性因素的擾動,更主要的原因是市場資金面持續偏緊。流動性收緊、利率抬升對樓市的最直觀影響是增加了購房者的資金成本,銀行也會延長房貸放款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