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二年里,開發商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悲觀。
他們的悲觀并不是因為他們贊同外界的看法——認為房價即將崩盤,也不是因為他們覺得今年的利潤率會比去年低,而是他們開始同意房地產大規模造房時代將在五到十年后結束,這也意味著房地產行業的真正黃金期的終結。
當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開始大幅收縮時,房價會不會大幅下跌?過去五年的例子已經很清楚地讓很多人知道,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事實上,從2011年開始,房地產行業就終結了暴利行業,行業平均凈利潤開始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幅度往下降。中國房地產協會和蘭德咨詢機構共同發布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管理狀況藍皮書2013》預計,到2015年房地產行業的凈利潤率將跌至10%以內。但房地產價格卻并沒有因為開發利潤的不斷下滑而出現下降,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去年房價漲幅相當可觀。
這不僅僅是像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說的,是因為土地供應的壟斷造成地價的上漲,進而造成房價的暴漲,也有城市布局的原因。當大量人口流入一線城市后,一線城市因為沒有足夠的房屋承載這些涌入的人口,也促成了房價的快速上升。于此同時,很多三、四線城市,則由于土地的大量供給,出現了大量的“鬼城”、“空城”。要根本性地解決房價問題,平衡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人口承載,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事實上,全世界很多的特大城市都經歷過郊區化的過程,這也幾乎是城鎮化的必經階段。
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努力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并提出包括著力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平,提高其綜合承載能力和內涵發展水平在內的七點要求,顯然為減輕特大城市的承載和房價上漲壓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特大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協同發展,也許將是未來解決“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的最好辦法。借助上述方式,特大城市的人口承載壓力得以減輕,中小城市則迅速實現了產業發展和人口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