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將來,城區車站路旁將增一處公共休閑綠地。記者從市“四城同創”工作指揮部園林辦了解到,天妃廣場設計方案已經確定,該方案在原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對施工工藝、細節部位進一步細化,突出工業記憶和文化歷史元素,增加便民休憩場所、雨水收集系統等,營造一處集休閑娛樂、文化健身為一體的文化休閑綠地。
天妃廣場東臨車站路,原為雙魚公司和冷凍廠地塊,總用地面積2.3萬平方米。雙魚公司搬遷至新廠區后,有關部門將該地塊的改造工作提上日程,計劃在該地塊新建一處休閑綠地。市園林辦、規劃局、住建局共同組織對設計方案進行招標競選,南京園林規劃設計院中標后,對方案進行多輪調整和完善,確定了設計方案。
天妃廣場有兩個入口,分別位于車站路和天妃廣場北側。整個綠地規劃建有地下停車場,面積7000多平方米,設計地下車位193個,以緩解停車難。地面設有非機動車停車場和殘疾人停車位。該地塊建成后,還可作為城市應急避難場所。
水幕景墻、天妃雕塑、工業文化印記……天妃廣場附近原來有一座天妃宮,設計方案將傳統工業文化和民間傳統文化結合起來,通過精細的設計將工業記憶和文化元素融入整個景觀。在天妃廣場東南側,布置了景墻,景墻以刻花鏤空不銹鋼板作邊緣,中間為夾絲玻璃,其間布置反映靖江造船、紡織、雙魚肉脯和歷史記憶的內容。綠地內還設有水幕景墻、天妃雕塑等,使用循環水塑造一處水幕景觀,當水幕開啟時,人們透過水簾能欣賞朦朧的雕塑,別有一番韻味。
天妃廣場通過豐富的綠化打造城市新景觀。車站路入口附近計劃布置香樟樹、桂花樹、櫻花樹等組成的樹陣,種植合歡、白玉蘭、晚櫻等喬木。方案設計時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專門設置了坐凳樹池,方便市民休憩。該地塊還運用烏桕、櫸樹、榔榆等鄉土樹種、花灌木和宿根地被植物,達到春有櫻花、夏有紫薇、秋有桂花、冬有臘梅的景致,讓市民在游玩時,感受到一年四季的變化。和我市現有的城市游園、街旁綠地相比,天妃廣場最大的特色是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將來可利用雨水沖洗路面、澆灌樹木。
目前,該地塊已著手進行招投標等前期準備工作,年內可進場施工。(靖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