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文化宮效果圖
懷德學院2期
22日召開的全市重點工程建設推進會進一步明確了今年實施的22個重點工程項目的內容和建設時序,其中新建項目9個、結轉項目13個。
這22個重點工程項目從發展最急需、群眾最期盼的要求出發,注重民生改善,優先安排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注重功能完善,優先安排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注重量力而行,優先安排急需型、帶動型項目的建設,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宜居品質,改善人居環境。
突出交通先行
優化路網體系
1.城市路網完善工程。濱江新城完成新馬路、站前路建設,同步實現“七通一平”和綠化、亮化,構建新城區“七縱十橫”的道路框架體系。老城區加快建設十圩港西路、江山路東延、桃園路北延、合興路北延以及天漁路改造,著力打通斷頭路,提升支路網密度。城南片區重點推進聯泰路(橫港—中洲西路)建設。城北片區重點推進新建北路北延(真武河—園山北路)以及北二環建設。沿江高等級公路進行提質改造,其中濱江新城段按城市道路標準進行市政化改造,新港城段按省道標準進行改造。
2.廣靖高速靖江互通改擴建工程。在新建雙喇叭互通的基礎上,11月底完成收費系統和附屬工程建設,爭取年底移交運營。橫港南路要確保年底建成通車,金州路6月底前完成高速公路西側施工,東側待互通投入使用后6個月內建成。通過綜合改造,使過境車輛實現快速分流,有效緩解老城區的交通壓力。
3.城西大道工程。橫港至北二環段,12月底完成路面施工;前進路至沿江高等級公路段,12月底完成50%路基施工。通過建設城西大道,加快構建城市二環體系,保障重載運輸車輛在城外疏導。
4.公新公路(東興段)工程。按一級公路標準,改造10.9公里、拓寬路基至26米,頭圩港至火叉港段12月底完成瀝青攤鋪,頭圩港至四圩港段要在6月底前完成房屋拆遷,12月底完成路基工程。建成后,更好地銜接新橋城與中心城區的人流、物流。
5.阜前路工程。蟛蜞港至萬福港段實施主體為新港城,9月底主干道建成通車;工農路至蟛蜞港段,10月中旬主干道建成通車。項目建成后,形成濱江新城與新港城之間的快速交通動脈。
6.上五圩輪渡工程。12月底前完成輪渡區作業碼頭、車輛待渡區及配套道路建設,有序推進沿江岸線資源整合,疏導過江車輛到城市外圍。東興鎮負責做好工程建設中矛盾調處,靖江、江陰兩地聯合成立的上五圩港務公司為建設主體及出資主體。
突出功能提升
打造宜居環境
1.城市管理提質工程。建設車輛管理服務中心項目、數字安防項目、數字規劃項目、數字交通項目,推動管理信息化。車輛管理服務中心由城南園區負責在汽貿城新建交警大隊、事故處理中心、車管所等,12月底主體工程基本封頂。數字安防項目建設道路交通智能管理體系,12月底完成50%工程量;數字規劃項目建設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規劃管理系統,完成歷史數據遷移、規劃成果處理以及數據共享工作,12月底建成并完成項目驗收;數字交通項目,12月底前建成交通運輸監控及應急指揮調度平臺。
2.城市環境保護工程。(1)固廢處理工程。在電鍍集中區的基礎上,做好污泥、廢液、廢包裝桶等收集、處理和利用,12月開工建設;(2)雨污分流工程。12月底前,完成環城東路至城東大道區域雨污分流改造;(3)自來水工程。今年完成江防水廠二期土建50%工程量,新建平流池、濾池、清水庫等構筑物,有效提升水質,滿足區域供水需求;(4)水處理工程。8月底前,建成污水處理廠二期分化池、二次沉淀池等。通過以上項目的有序推進,進一步改善生態、保護環境。
3.科教園區建設工程。懷德學院二期確保4月底前5幢宿舍樓、1幢食堂、1幢焊接中心主體封頂,8月底交付使用,滿足秋學期招生;職教中心12月前由國土部門完成用地性質變更和征地上報工作。通過懷德學院二期、職教中心的建設,促進人才流、技術流、信息流集聚,在新港城加快打造“科教之城”。
4.公共服務設施工程。工人文化宮改造,12月底完成樁基工程、基礎維護;群眾文化廊項目,力爭12月底前完成專題展示館、管理用房建設,提升十圩港景觀帶休閑功能;大橋出入口服務區改擴建項目力爭12月底前建成綜合服務大樓,增設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進一步美化“南大門”、提升靖江形象。
5.小游園、濱河綠地工程。實施天妃廣場、人民橋東側和劉村橋西南側小游園、廣靖互通節點及城西大道綠化;12月底前完成南天生港、金盛圩河的濱河綠化,以及體育中心小游園的土方工程。
6.漁婆批發市場二期工程。市場一期工程2013年12月開業以來,營運平穩、效益良好。在原有果蔬、水產類批發兼零售的基礎上,二期工程新建副食品批發、冷凍冷藏、綜合批發等,進一步增強市場服務種類。
突出新城建設
新城功能更完善
1.文化中心工程。加快大劇院、規劃展示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科技、美術)館、傳媒中心等功能設施建設,12月底完成所有專項設計。
2.金融商務區工程。建設22萬平方米綜合大樓,滿足金融、證券、保險單位經營辦公及網點布局的需求,增強金融保險業發展活力。
3.新小橋港工程。包括三部分:閘站工程12月底前建成;新小橋港河道工程12月底完成護坡工程;東天生港河道工程12月底前進場施工。通過新建南北向干流河道,加快形成新城區循環、通暢的水網體系。
突出老城改造
增強承載能力
1.舊城有機更新工程。(1)步行街二期。9月底完成勝利街區域拆遷掃尾、房屋征收工作,力爭12月底完成土地上市,提升步行街商貿品質與效益。(2)毛家廳1、2號地塊。12月底進場施工。(3)老舊小區綜合改造。12月底改造完成三星級小區5個,二星級小區13個。(4)虹橋片區排水改造。爭取7月底完成設備安裝調試,并竣工驗收。(5)虹興4組城中村改造。12月底完成基礎設施建設。
2.八圩港(僑發市場段)改造工程。9月底前,拆除靖渡橋至春秋賓館段,12月底前完成河道駁砌、綠化及河岸環境整治。
3.家私城改造工程。5月底前拆除原家私城房屋,新建營業及倉儲用房5萬平方米(含地下車庫1萬平方米),12月底前四層內主體建筑封頂,錯位發展建材市場,美化我市“西大門”環境。
4.老舊危樓治理工程。市住建局牽頭屬地政府和市各有關單位,按照先急后緩、因地制宜原則,對直管公房及行政、企事業單位自管房產中的D級危房,加快推進搬遷工作,開展加固處理、拆除或重建;對已房改給個人的D級危房,引導、督促房屋產權(使用)人自愿、自主、自力進行解危。同時,建立老舊危樓電子檔案,設立樓房“終身”名片信息,落實老舊危樓安全管理責任。
突出民生改善
實現住有宜居學有優教
1.保障房安置房工程。保障房建設計劃640套,住建局、新城公司、新橋、新港、城南、城北分別都安排了安置房建設計劃,建筑總面積達111萬平方米。
2.醫療均衡發展工程。市二院擴建項目,12月底前住院樓、康復樓的土建進場施工,二期工程啟動拆遷工作;新橋醫療中心,按二級乙等標準建設,12月底完成室內外裝修。兩個項目的建筑總面積5.2萬平方米,新增床位800張。
3.教育優質發展工程。12月底前,土橋中學進場施工,港口小學主體封頂,天水學校、城西幼兒園完成室外配套,總建筑面積達36萬平方米;穩步實施校安工程,計劃8月底前,改造、加固校舍2.45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