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反彈——抓交船搶訂單
靖江的造船企業正在漸漸走出低谷。無論是新世紀造船還是新揚子造船,廠門口停車廣場擠滿的車輛,能表明大量外包工正在船塢中建造船舶。
業績可用“產銷兩旺”形容。新世紀造船今年前10個月交船12艘,計113.64萬載重噸,進出口總額10.5億美元。這組數據與去年相比是100%以上的“飆升”。新揚子造船1至9月交船32艘,計258萬載重噸,預計全年完工量是52條船450萬載重噸,增幅同樣驚人。
談起靖江造船,人們普遍擔心“會不會明年或后年又沒有船可造”?兩家主力造船企業搶訂單真是“很拼”的。新世紀造船在手訂單68艘774.73萬載重噸,已經簽訂意向合同的訂單還有25艘174.1萬載重噸,目前生產任務已排至2018年。新揚子造船在手訂單110艘948萬載重噸,今年新接訂單26艘188.63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占全國的1/10,還有16艘126萬載重噸意向合同等待敲定。
可以預見,靖江造船企業今年交出的成績單是鮮亮的。在抓交船、搶訂單的拼勁下,新世紀造船、新揚子造船都在全國民營造船企業中率先實現低谷反彈。
面對挑戰——準備打持久戰
對未來船舶行情的判斷,新世紀造船集團董事長袁凱飛、新揚子造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繆為群等都不約而同地認為:“未來幾年仍將處于低迷階段。”
“全球范圍內的船舶訂單量和建造價格會進一步下跌。”袁凱飛認為,世界經濟面臨的困難難以在短時期內扭轉,帶來的是全球貿易不景氣、航運需求量減少;隨著中國轉型升級加快,能源等需求和運量也在下降。這些宏觀形勢給船舶行業帶來嚴峻挑戰。
“船舶大型化后,一些常規船會出現調整和訂單下降。”袁凱飛舉例說,船東為最大限度賺取利潤,原先18萬噸的散貨輪不再搶手,40萬噸的散貨輪成為新寵,船東的“移情”,勢必造成船舶需求數量下降、船企間的競爭更劇烈。
中國船企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日韓船企,日元的持續貶值,進一步增強對手的出口價格競爭優勢。而中國船企不僅要面對人民幣匯率升值,而且勞動力成本上升,利潤空間和競爭優勢都在縮小。
“我們這些民營造船企業可能更難。”繆為群表示,國有大型造船企業得到國家的支持更多,民營造船企業更多是要靠自己走路。
“要做最壞的打算,要準備打持久戰,才可能活得更好。”袁凱飛說,形勢嚴峻不會動搖企業發展的信心。
抱團取暖——與船東共渡難關
新世紀造船原計劃今年要交船19艘,但今年只能交船14艘。原因是航運市場的不景氣,船東主動提出推遲交船。即使造好的船擠占企業碼頭,袁凱飛也表示充分理解,從沒有提出賠償訴求,畢竟雙方長期友好合作是第一位。
新揚子造船同樣如此,今年完工的52艘船,實際交付的只有35艘,公司將建好的船舶拖到太倉基地碼頭,騰出空間繼續建造。
與船東抱團取暖,增加了信任,靖江船企并沒有放慢造船速度。新世紀造船明年計劃交船31艘,計330萬載重噸左右,將迎來交船新高峰。
難關面前,危機意識更強。新世紀造船把交船看作是“硬道理”、訂單作為“硬任務”,實施“三年滾動計劃”,就是要不斷地保持三年內都有船建造和交付。袁凱飛透露,當下,除了確保25艘意向訂單生效,還要在明年上半年再訂20艘船,使生產任務排至2019年,如此持續滾動發展。
難關面前,風險意識也更強。新揚子造船提出要堅守底線,有效管控金融風險。承接訂單時,虧本的船不接單,預付款低于10%的船不接單,技術跨度大的船不接單。
靖江兩大主力船企,在錯位發展的同時相互吸收好的思路和經驗,共防風險、共渡難關,共推靖江船舶產業健康發展。
危中尋機,在加快轉型中突圍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袁凱飛認為,未來造船形勢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關鍵是能否抓住機遇促轉型。
全球范圍內的“綠色造船”浪潮即將到來。傳統船舶主機、輔機采用的是柴油+重油,污染較大,今后使用液化氣+柴油的雙能源船將興起。動力的轉換,是船型的轉變,也是企業產品轉型之機。新世紀造船已瞄準“綠色造船”未雨綢繆,做好了技術、人才各方面的儲備以及建造模式優化的準備。
新世紀造船、新揚子造船越來越注重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建造。新世紀瞄準高附加值超大油輪、化學品船舶建造方向,新揚子將加大超大型集裝箱船、天然液化氣船的接單比重。
勞動力成本上升,但勞動生產率又與日韓船企相距甚遠,這是擺在靖江兩大船企眼前的現實問題。新世紀造船打算進一步優化“現代化總裝造船模式”,籌備建設智能化車間,實現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船舶建造時間縮短。新揚子造船提出“精益管理”,在優化流程、精細管理上出效益。
船舶作為資金、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資本市場化是船企發展的重要推力。新揚子造船通過上市已有成功的實踐,今后會加快產業與金融相結合,利用資本市場反哺造船主業。新世紀造船也在加快進軍資本市場的步伐,積極走好轉型升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