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各個城市,今年的房價到底變化如何?近日,一份來自江蘇省住建廳的前三季度各省轄市商品房成交均價報告揭示了不同城市房價迥異的表現。現代快報記者發現,蘇州、南京、常州等3個城市房價大漲,淮安等3個城市房價下跌,其余城市表現平穩。省內各城市的房價水平也比較懸殊,最高的城市房價竟是最低的3.7倍之多。
在對南京這個領漲城市進行分析時,報告指出雖然南京也存在冷熱不均的情況,但預計四季度房價仍然會漲。對此建議南京加大土地供應量、“價格指導”、加大發展緩慢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等舉措,來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數讀江蘇
11個城市樓市冷熱不均,寧蘇常大漲
這份報告納入了江蘇13個省轄市的商品房今年前三個季度成交均價情況,不過由于泰州和南通的數據尚未統計齊全,因此只有11個城市能看到數據。雖然城市數量不多,但只要掃一眼就能發現,實際上今年的“樓市溫度”卻分為三個陣營。
蘇州、南京、常州構成了第一陣營,這個陣營的房價今年前三季度出現了大漲。徐州等5個城市構成了第二陣營,這個陣營的特點是表現平穩,并未出現第一陣營那樣的大熱情況。
處于第三陣營中的開發商大約在哭泣。淮安、宿遷、無錫這3個城市,今年三季度商品住宅同比都是降價的。
聚焦南京
去化周期最短,南京四季度還要漲
南京房價今年以來漲勢兇猛,不少剛需族只能望房興嘆,未來房價會怎么走,是不少人關心的問題。報告中對今年四季度的分析結論是:南京房價還得漲。分析認為,中央在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前再度引導預期,重啟房地產投資作為經濟穩定器的意愿較為明顯,因此在未來短期內,溫和刺激的政策方向有望延續。
其次從目前市場看,熱度有望延續:一是熱銷延續,購房者買漲不買跌,項目漲價后仍然熱銷,導致開發商漲價欲望強烈;二是江北新區利好預期繼續發酵;三是地王效應,區域城建規劃利好,提升了價格預期。
另外,從商品房去化周期也能看出來。一般來說,去化周期越低,說明供求越緊張。到三季度末,南京的去化周期只有7.3個月,遙遙領先于全省其他各城市。蘇州和常州都是14個月,徐州16.85個月,淮安、揚州、鹽城都在17—19個月之間,連云港、鎮江、宿遷都超過了20個月,最多的無錫長達24個月。
高價拿地風險大,各板塊冷熱不均
不過,漲聲當中的南京樓市,并非全面繁榮,報告就指出了南京樓市當前的問題。首先,地價持續走高也伴隨著風險。今年南京住宅類土地出讓時,有90%的地塊是溢價成交的。地價的走高帶動周邊房價上漲的同時,也導致房企拿地成本大幅上升,后期運營風險加大。
其次,南京也有兩極分化的態勢。整體熱銷之下,高淳、溧水、六合、江寧濱江谷里、城北邁皋橋等區域則相對平靜,這些地區今年新上市的房源去化率只有30%左右。從供銷比看,南京全市一年供銷比只有1左右,但城北和六合的供銷比達到1.3,處于供大于求的區間。
建議從多方面入手給樓市“維穩”
房價持續大漲,難道就這么放任下去嗎?江蘇省住建廳的這份報告中,建議南京應加大聯合監管,控制房價過快上漲。
首先是建議國土和物價部門行動起來。國土部門可以盡快落實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加快推地節奏,從源頭避免因土地供應不足而導致房價上漲,同時完善土地招拍掛制度控制地價。物價部門對申報價格明顯超過周邊樓盤和同檔次樓盤價格水平的,進行價格指導和監管。此外還應加強房地產市場信息公開,穩定購房者預期,引導購房者理性入市。
除了行政干預,在市場方面建議鼓勵開發商加快上市,促進市場供需平衡,督促開發商在市場過熱情況下避免進行過度的商業炒作,造成人為的恐慌。同時加大江寧、城北、高淳、溧水等區域基礎設施的跟進力度,促進潛在需求有效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