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天下
2016年7月,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被高溫籠罩,酷熱難耐。但相對于炎熱的天氣,中國樓市則冷清了不少。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7月監測的全國主要城市樓市成交面積環比下跌5.98%,超七成城市環比下降;但同比去年7月仍處于上漲態勢,漲幅為10.1%。
一線北上廣表現平淡 深圳同比降幅超5成
7月,一線樓市北上廣延續了政策調控后“不溫不火”的態勢,表現較為平淡。具體來看,北京、上海成交量環比上漲了13.28%、8.37%,“慢牛”廣州雖然環比下降3.82%,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依然有20%的漲幅。
本月,一線樓市的焦點在深圳。相對于北上廣“中規中矩”的表現,深圳樓市則經歷了“過山車”似的大起大落。
2016年以來,深圳新房價格始終處于上漲的態勢。盡管“3.25”新政之后,樓市成交量有所下降,但在豪宅項目成交的影響之下,5、6月份深圳新房均價不斷攀升,一度從“5”字頭拉升到“6”字頭。
進入7月,傳統銷售淡季到來,開發商供應量減少,豪宅項目拉動作用減弱,加上不斷攀升的高房價,購房者入市積極性受到影響,成交量有所下滑。
中指院數據顯示,7月1日-7月25日,深圳新房成交均價56683元/平,相較于6月的61756元/平,下跌了8.2%;有些項目甚至打出了鮮有的“‘2’字頭樓盤重出江湖”的噱頭,以此來吸引購房者。
此外,有業內認為,7月深圳部分銀行在短期內對首套房貸折扣進行調整也是造成樓市成交波動的因素之一。
四小龍集體“啞火” 二線大部分城市成交回落
2016年上半年,二線樓市“四小龍”橫空出世。樓市、地市表現雙火爆,成交量持續上漲,庫存去化顯著。但隨著樓市調控政策的收緊,以及供應量的增大,“四小龍”在7月份集體“啞火”。
具體來看,除了南京仍以環比7.8%的漲幅“勉強過關”,蘇州、合肥、廈門樓市成交環比跌幅均在20%-40%之間;
蘇州樓市成交量同比更是大跌近六成,跌幅達56.65%。這樣的跌幅在二線重點城市中,也是處于靠前的位置。
整體來看,中指院監控的二線代表城市成交面積整體環比下降了8.88%,同比則上漲13.87%。
但也有個別城市淡季不淡,成交量逆勢上漲。大連、南昌、青島、南寧等城市,在本月的樓市成交中均有著不俗的表現。
以大連為例,中指院數據顯示,2016年7月,大連(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31.46萬平米,環比上漲25.01%,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漲幅2.14%)。
業內分析認為,大連樓市成交逆市增長主要是因為6月樓市去化新政顯效。6月初,大連樓市出臺了關于放開中、西、沙、甘四區和高新園區住房限購、房交會購房獎勵等相關政策,加上7月大連夏季房交會的召開,掀起了新一輪的購房熱潮,因此樓市成交上漲也就不足為奇。
樓市庫存量持續下降 廈門降幅最多
7月樓市進入淡季,各地新增供應量減少,庫存總量持續下行。2016年7月末,中指監測的主要城市樓市庫存量環比6月下降了2.6%。
房天下重點監測的城市中,11個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廈門降幅最大,為8.73%;上海次之,下降7.02%。在庫存上漲的城市中,合肥、福州漲幅最高,均超過了3%。
社科院專家倪鵬飛指出,盡管過去一年銷售增幅加速提升,房地產去庫存取得明顯進展,但庫存總量依然較大,新增供給規模可觀,去庫存尤其是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需要把去庫存作為一個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