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業是傳統行業,如今正面臨著人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的發展瓶頸。江蘇裕綸紡織集團通過“走出去”、“機器換人”、“調整產品結構”的方式,奏響了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三重奏”。
“走出去”越南投資建廠
2014年初,江蘇裕綸紡織集團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號召,在越南南定省寶明工業園區投資建設紡織染項目,一期建成產能35000錠、年產棉紗約6000噸的越南工廠。2015年,越南工廠全面建成投產,當年全部達產達效。據了解,2016年,裕綸集團越南工廠實現盈利額500余萬元,已經成為集團經濟效益新的增長點。
“國內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走出去’發展成為江蘇裕綸集團的一項重大創新舉措。”江蘇裕綸集團董事長朱繼南介紹,越南投資的好處是多重的。首先,在越南購買國際棉花無配額限制,可以便捷選購國際市場上品質好且價格低廉的棉花,原材料成本相比國內可節約每噸1500元左右。其次,越南勞動力資源充沛,勞動力成本、電力成本低廉,特別適合傳統行業發展。“裕綸有技術管理優勢,有市場客戶優勢,我們勇敢地‘走出去’,把國際國內兩個優勢結合起來,公司就會重新獲得轉型創新發展的機遇,開辟新的發展路徑。”朱繼南說。
越南工廠一期投資的成功,給集團帶來無比的信心和動力,為了加快推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充分利用好境外生產要素優勢,集團決定利用當地良好的融資環境,加大投資力度,推進二期工程建設,增建產能環紡35000錠,新添3臺氣流紡機。據了解,二期工程將在2017年內開建,當年建成投產,屆時集團將擁有總產能75000錠的越南工廠,年產紗線1.3萬噸,效益會顯著增長。
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同時,裕綸集團將根始終留在靖江。“‘走出去’是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用企業的再發展來維護本土傳統企業。在未來,裕綸集團將把生產重心主要放在越南,最大化發揮越南的生產優勢,靖江本部將重點發展為集團的技術中心、貿易中心和管理中心,進而在新產品的研發與銷售渠道的拓展方面一起發力,力求企業煥發第二春。”朱繼南說。
“機器換人”緩解用工難
從2015年起,裕綸集團開始對工廠逐年進行自動化裝備改造,力求企業向“精干高效”方向轉型升級。
這幾年,裕綸公司全面實現前紡清梳聯,后紡自動絡筒機。日前,該公司又引進了自動化理管機和自動落紗機,兩種自動化生產機器均已經完成測試,即將全線投入改造。自動化理管機能一改目前人工理管的現狀,可減少該工序用工約60%,自動落紗機能取代人工落紗,可減少該工序用工約50%。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工人的工作量減少帶動生產效率提升,企業效益的增加帶動員工收入的上升,“機器換人”對江蘇裕綸集團來說,是一項一舉多得的發展舉措。
據了解,通過近幾年持續不斷的技術改造,裕綸集團靖江本部的用工,已經從過去每萬錠100多人降至60人左右,勞動生產率得到了大大提高。“今后幾年,我們還將投入600至800萬元,用于總部生產車間的自動化裝備改造,在用人多、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的某些工序用機器換人,實現管理升級,品質升級。”朱繼南說。
裕綸集團還致力于調整產品結構,本部大力降低大眾化產品生產比重,集中精力開發特色產品,不斷創新品種,整體產品向特種紗線方向發展;境外工廠利用國際原料市場優勢和人力優勢,生產高品質的漂白用紗,滿足高端客戶需求。
目前,裕綸集團擁有8個門類共計60多個紗線品種,像彩點紗、竹節紗、雪花紗等新型特種紗線占據了一定比重。“減少大眾化產品,增加特色產品,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擴大利潤空間,煥發企業的活力。”朱繼南說。
“裕綸集團1944年建廠至今已經有73年的發展歷史,無論自動化程度多高的企業,其發展核心還是人,老企業只要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創新,奮發趕超,同樣有活力,有前途,有作為。”朱繼南介紹說:“裕綸集團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朝著‘打造百年企業,傳世裕綸品牌’的方向努力,力爭成為靖江本土的百年跨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