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君漢 整理/風過驥沙
4月18日毛家廳拆遷地塊,那些選擇產權調換的老居住戶,個個充滿喜悅的心情領到了毛家廳新村新居鑰匙,意味著他們即將搬進新居居住。但是對“毛家廳”的來源,隨著時間的流逝,恐怕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
毛家廳始建于清乾隆末年,建造的主人原住毛家場(現毛家廳新村北大門對面,原毛家廳糧店處),為養家糊口在此開一小糧店,因他在家排行老三,街坊鄰居都稱他為“三老板”或“毛老板”。此地原是靖江西北片老百姓通往靖城的必經之路,人流量大,生意還算可以。一天早上他來到火王廟橋,只見一群人在圍觀什么。他也走上前去觀看,只見一位十多歲的小青年被綁在樹上遭受毒打,問其原因,原來是近幾日附近居民家中經常發現雞被偷掉,都是被這個家伙偷去燒吃了。夜里被捉住,為解心頭之恨,故將他綁在樹上痛打。他見這位青年眉清目秀,不像無賴之徒,頓生惻隱之心,就走上前去向各鄉鄰幫這青年求情:“今天你們就是把他打死也賠不了你們的雞,你們把這小孩交給我,保證以后不再來偷。”大家見三老板說話在理,又是街坊鄰居,也就做了一個順水人情放了這個偷雞賊。
這位毛老板隨即就把這位青年帶回家中,經盤問,原來這小孩是江南一位富家子弟,出來游山玩水來到靖江,不幸路費被小偷偷走,一時不能回去流落至此。由于他從小嬌生慣養,哪吃得慣從百姓家討來的殘羹剩飯,就想到偷雞吃充饑,說罷淚如雨下,嚎啕大哭起來。這位毛老板覺得如果送他路費回家,這么小小年紀說不定路上再出什么差錯,豈不更糟,還不如好人做到底,于是就決定停了幾天生意,親自把他送回家去。原來這小青年是這家獨子,自從出走以后一直杳無音信,早已把這一家人急得死去活來,派人到處尋找都無結果。這時毛老板把孩子送回家,一家人真是感激不盡,非要送他許多銀兩,感謝救命之恩,毛老板堅辭不受,只好請他小住幾日,等他從江南回來,發現已有十三條船的糧食在等他。原來是那個人家見他不肯收受銀兩,又知他是一位開糧店的商人,于是就把家中剩余的糧食都送給他,因為他在江南住了幾日,所以運糧食的船比他先到靖江。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從此這位毛老板糧食生意越做越大,發起財來了。他就在此開糧店的地方建起前后四進房屋。第一進為店面房9間,后面三進為廳屋、前堂屋、后堂屋自家居住,每進各5間。西面一排廂房為廚房、磨房,東面是座北朝南三間花廳,對面是三間書房,是私熟先生教家中子弟讀書的地方,中司為金魚池、假山、松樹等。整個房屋除9間店面房外,其余都有走廊相通,房屋的大梁柱頭上都雕刻花紋,門窗都是漏空花窗。據說當時聘請能工巧匠在家雕花就用了三年時間,建造完工后,其房屋建筑藝術之精美,庭院結構之合理一時名震常州府,被人稱為“毛家花廳”。直到清朝末年,常州有一位富戶聽說毛家已中道敗落,曾前來購買毛家廳的房屋,將其拆到常州去重建,由于族中人意見不一,未能拆除,被保留了下來。
如今毛家廳被我市列入第一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他將承載著這段故事,把我們靖江人歷代的善良樸實、積德行善、助人為樂的優良美德世代傳承下去,不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