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靖江網
6月下旬以來,與氣溫逐漸升高相對應的是靖江樓市有所降溫。據業內人士反映,無論是一手房還是二手房,市場銷售都不那么景氣。有人說,這是房地產市場進入了傳統銷售淡季。而由一些售樓人員、房產中介人士發布的消息卻顯示:個別新樓盤“清盤熱銷”。這樣逆市而為的現象,不免令人有些詫異,靖江市場上的房子至于這么俏嗎?也有知情人士發出感慨:有些新樓盤的房子確實賣出去了,還有購房者千方百計“開后門”,不求價格優惠,只求能買著房子,真讓人搞不懂。
有一種看法,覺得這“售罄”有可能是靠譜的。因為靖江市場上的房價水平普遍比較高,動輒每平方米一萬幾千元,這時候若是出現開盤報價七八千元甚至更低的房源,對于那些資金實力不那么強卻又急于買房的剛性購房者來說,這樣的相對低價還是有吸引力的,即便那些樓盤位置相對較偏。為了解決“有”房的問題,一些購房者還是愿意在別的方面作些讓步的。同時,一個個樓盤開發商各式各樣的活動也搞得很熱鬧,暖場的,回饋的,促銷讓利的,請你看演出的,不一而足,讓購房者眼花繚亂之余也有應接不暇之感,不由自主地出手買房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種看法,是覺得這“售罄”背后可能有水分。有人直言,開盤“售罄”是老套路了。經常聽說哪個樓盤房子都賣得差不多了,可有人去買還是有房子的,甚至過了很久依然能買到房子。或許,有些樓盤真的銷售不錯,開盤賣掉了七八成,對外宣傳時略加修飾為“售罄”,倒也說得過去;有些開盤銷售并不咋樣,也對外宣稱熱銷乃至“售罄”,那就是掩飾了,有意營造一種供不應求的假象。說到底,個別開發商、房產中介聯手制造“樓盤熱銷”,還真不是啥稀奇的事,故意炒作的方式多種多樣,雇人排隊者有之,自買自賣者有之,限量銷售者有之,“售罄”者也有之。
還有一種看法,是覺得這“售罄”背后隱著畸形的房地產市場和畸形的購房觀。一方面,是在不少人心目中還有看漲的預期。雖然,靖江市場上的房價在相當一部分人看來已經算是虛高了,但依然有人覺得靖江房價還沒有到頂,覺得靖江房價還有上漲空間。于是,有人出于“現在不買,將來更買不起”的恐慌,有人出于“買漲不買跌”的考慮,紛紛出手買房。一方面,是市場上有不少盲目從眾的購房者。確實,房地產市場上有一種為了買而買的購房者,他們可能不是急等房住的剛性購房者,他們可能手里已經不止一套房,只是看到某個樓盤好多人去買就也想買,或者只是聽說某個樓盤很搶手就也不甘人后。在這些人中,依然不乏將房產作為一種投資渠道的購房者,“搶購”在他們眼里可能就意味著未來的升值。
不過,有一種被認為更客觀的看法,那就是靖江市場房源“進多出少”,造成了一種供不應求的表象。事實上,今年靖江房地產市場上市和即將上市的新房源比較多,這些新樓盤數量加起來在10個左右,購房者可選擇余地還是比較大的,從這個角度講,高房價并沒有多少后續的支撐,一手房也不至于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近幾年,靖江市場上出現過一手房、二手房價格倒掛的現象,并逐漸形成了二手房市場的“有價無市”。雖然一些二手房在區位上占著優勢,但有些購房者還是寧愿選擇房價略低的一手新房。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二手房價太高,讓不少購房者覺得買不起;另一方面是很多二手房業主期望值高,不愿意在價格上作出讓步。當然,可能考慮到將來的后輩還需要學區房,不排除有一部分學區房業主并不想轉手,他們手里的房子就從商品變成了家庭的“固定資產”,徹底失去了流動性。一邊是新房搶手,一邊是二手房乏人問津,一邊是購房者搶不到,一邊是業主賣不掉。于是,房地產市場患上了“進多出少”的毛病,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只進不出”,有限的一手房源成了剛性購房者和跟風買房的多套房業主爭搶的目標,二手房源的市場存量卻越來越大。整個房地產市場看似供不應求,實則是一種供需失衡。這也讓擁有多套房的業主非常郁悶:這就奇怪了,房價明明沒有下降,但房子就是賣不掉?如果不能及時抽身,把手里的房子套現,將來不是更難賣嗎?對于目前的迷惘和對于后市的擔憂,令那些二手房業主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