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總投資3000萬美元的香港通途實業服飾服裝供應鏈基地項目,是新橋體量最大的外資項目,日前,通過“店小二工作室”幫代辦機制20天內實現“五證齊發”,跑出了“交地即發證、拿地即開工”的新橋速度,這正是“打造長三角‘最優營商地’”的生動實踐。
優越的營商環境還帶來了新橋項目建設的新一輪熱潮,環??萍挤趸瘓@、先進金屬材料產研中心二期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7萬余平方米廠房已“破土而出”,新能源汽車精密部件生產、核電污水處理設備智造基地等15個億元以上項目達成戰略合作意向。今年以來,新橋鎮招引啟動億元以上項目13個,其中5億元以上6個,總投資53.5億元,同比增長83%。
新橋鎮黨委書記吳彬表示,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長三角智造市”定位,為新橋下一步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增強了底氣。新橋將以百億集群打響“特色產業看新橋”的發展名片,以金字招牌夯實“最優服務在新橋”的配套支撐,以兩化融合聚力“高端智造選新橋”的市場共識。
新橋鎮將抓牢招商引資“生命線”和項目建設“牛鼻子”,啟動產業強鏈“三年倍增”計劃,放大產業集聚“虹吸效應”,積極引進更多關聯度大、集聚度高、帶動力強的龍頭型、補鏈型項目入駐園區,著力打造先進金屬材料、環保裝備2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推動2家以上本土企業上市,充分釋放新橋5公里深水岸線“黃金效應”,大力發展優質臨港產業,打響“新橋智造”品牌。
新橋鎮將堅持以產業平臺影響力、帶動力為產業提檔蓄能增勢,統籌推進綜合檢測中心、綠色智能鑄造等五大產業平臺建設,放大先進金屬材料涂鍍國家實驗室和共享智能智造產業創新中心兩個“金字招牌”,全力配合“鳳城—梅里”500千伏長江大跨越輸變電工程,用產業服務疊加效應催生企業發展的最強動能。
在資源緊約束、空間嚴管控的新形勢下,新橋鎮將以推進智能制造技術突破為主攻方向,鼓勵企業加快兩化深度融合,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合作成果轉化,加快建設環保裝備孵化園,推動新橋“制造”向“智造”轉變,力爭五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0家、“專精特新”企業15家、省級“小巨人”企業5家,進一步擴大高端制造產品市場占有率。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整體性工程。吳彬表示,進入新征程,新橋將深刻把握全面高質量發展內涵,致力于全面高質量發展,以產業項目為特色重點,多點發力生態環保、營商環境、民生事業等領域,用地區經濟的增長指數、群眾安居的幸福指數作答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指數,堅決扛起靖江副中心建設的使命擔當?! ≡L談摘錄
記者:奮進“十四五”,新橋鎮提出打造“一城四區”發展格局,將如何具體推動?
吳彬:我們將突出1.65平方公里副中心核心區建設,串起港、產、城“三位一體”發展的中樞紐帶。一是建好活力“新”都市。堅持新城強功能、提品質,老城優基礎、增內涵,加快推進新和園小區建設,拔高城市天際線,加速新橋1、2號地塊上市步伐,打造集功能性和生活化于一體的高端商住服務區。二是建成宜居“新”典范。破題農村無序建房亂象,探索打造“一圩一品”“一村一特”村居樣板。做靚沿江近3000畝濕地生態風光帶,構建宜居、宜游生態涵養區,彰顯生態新城與魅力江景交相輝映的農旅風貌。三是建設交通“新”樞紐。全面打通域內“斷頭路”,加快實施潤江路北延、振興路、新江路新建等工程,理順交通微循環。緊抓常泰大橋、江陰二通道建設契機,積極推動中洲路西延、S356至泰興沿江大道快速路建設,加快構建內暢外聯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記者:新橋作為全市產業集聚度高、人口輻射面廣的副中心,將如何書寫新時代民生幸福答卷?
吳彬:一是教育能力水平“提質態”。用好全市首家鎮級教育基金會,營造崇文重教、捐資助學的濃厚氛圍。加快新橋中心幼兒園建設,積極引進優質民辦高中、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強基、人才強產的良性循環,厚植人民滿意的“教育生態”。二是醫療資源供給“擴容量”。針對周邊區域群眾日益增長的就醫需求,適時啟動新橋城醫院二期項目,優化村級衛生服務品質,加快完善市鎮村三級診療體系。三是養老事業發展“增供給”。做強醫養融合產業,提升西片區醫養中心影響力和服務力,推進養老產業和養老事業協同發展,構建多層次、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