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船、指南針、絞繩器、馬燈、網梭……近日,澄靖園區辦事處八圩社區在黨群服務中心三樓打造的漁文化博物館正式開館,通過實物、文字、圖片等多方位地展示八圩地區的人文風俗、船俗文化。
漁文化是八圩地區歷史悠久的特色文化。八圩社區的很多居民曾經世世代代都以捕魚為生,長江“十年禁漁”政策出臺后,漁民們紛紛“洗腳上岸”開啟新生活。曾經漁船碼頭上熙攘的人群已散去,絡繹不絕的船只也只能塵封在老一輩人的記憶里。
2021年年底,八圩社區發動居民捐贈家中的漁文化老物件,助力建設漁文化博物館,進一步挖掘、傳承、保護漁文化,讓漁家后代感悟“打漁養家、上岸居住”的滄桑巨變,更好地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不少居民積極響應、踴躍捐贈,主動將父輩們曾經使用過的漁具捐贈出來。漁民黃友洪說,這些漁具珍藏在家中多年,舍不得丟掉,捐到博物館不僅自己可以經常去看看,也可以給沒有經歷過船上生活的孩子們觀賞,讓孩子們對家鄉的漁文化、祖輩的船漁生活有所了解。
漁文化博物館里,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懸掛在墻上、由漁民周錫富捐贈的一面落款28軍84師251團的慶功錦旗,“有你們的支援,我們就能勝利”,錦旗上的12個大字,體現了濃濃的軍民魚水情,記錄了靖江漁民在渡江戰役中做出的巨大貢獻。據周錫富介紹,父親周志順時任靖江漁業公社二大隊大隊長,曾駕駛漁船往返三次送大軍渡江,這面錦旗是1949年渡江戰役勝利后,渡江部隊送給他父親的,父子倆珍藏了70多年,這既是父親的榮譽,也是全體漁民的榮譽。得知社區要打造漁文化博物館,周錫富考慮再三后,毅然將這面錦旗捐出,希望有更多人能夠銘記漁民的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傳承先輩們不畏犧牲、勇于奉獻的紅色精神。